設計美學
作業一:我國設計美學法則的運用與練習
班級:建築二
學生:梁楚欣
學號:B10233326
指導老師: 楊裕富博士
設計美學五點:
1.位序主從2.陰陽調和3.氣韻生動4.布局成勢5.文化符碼
一.傳統建築作品----赤崁樓 (台南)
簡介:
荷據時期的荷蘭人在赤嵌地方建了一座具有防衛功能的普羅民遮城(赤嵌樓)。到了明鄭時期鄭成功登台趕走荷蘭人,且進駐普羅民遮城,設置承天府於赤嵌樓。
後因鄭成功遷移至安平熱蘭遮城,普羅民遮城被當成放置軍火庫使用,一直到清朝將台灣納入版圖為止。清朝時民眾在普羅民遮城旁建築了一座大士殿,荷式城堡旁首次出現中國清式樓閣建築。後來日軍進駐台灣,將赤嵌樓改為陸軍衛戍醫院。
到了1935年赤嵌樓被指定為重要史蹟。光復後,幾經整修,將原有的木造結構,改為鋼筋混泥土,將主要入口由西改為南向,民國71年被列為國家的一級古蹟。
1.位序主從
在中國建築上,常常探討建築的屋簷類型,有著不一樣的位階分別,而赤崁樓 ,是「歇山重簷式」。可以發現到,利用屋頂,就能把建築的樓層及地位展現出來,二樓為主,樓下一樓為從,也把赤崁樓 的地位及層次清楚的表達出來。
2.陰陽調和:
建築外觀的上層雖然華麗, 但它所佔的面積較小, 而下層相對下顯得樸實, 將華麗和樸實展現在同一個建築上卻不沖突, 反而融合在一起, 從而達到設計美學中所說的"陰陽調和"。
3.氣韻生動:
海神廟與文昌閣建築外觀都是華麗的「歇山重簷頂」,屋頂簷角極長,向外的起翹弧度相當優美,尾端「鯉魚翻躍」的藻飾,口吐水波,捲捲外湧,構成一幅生動活潑的圖像。
4.布局成勢
整個赤崁樓 的格局,以海神廟和文昌閣為主棟,還有旁邊的小棟樓,這樣的布局,讓整座赤崁樓 突顯在園區,呈現在任何角度都可看到主棟的局面,這具有故事性,充滿氣勢,並且自然存在出一種情局氛圍,環環相扣,少哪一邊都感覺怪異。
5.文化符碼
另外,赤崁樓 還擁有廣闊的庭園,除了可供遊人散步以外,庭園中也擺設了多項歷史文物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開的禦龜碑,馱著碑的其實並非龜,而是龍九個兒子之一,名為贔屭,傳說中善駄重物,因此常被用來做為碑的底座。
二. 傳統工藝作品---交趾陶 (吳榮師傅)
交趾陶屬於低溫的多彩陶, 在陶上釉, 使它呈現豐富色彩。
台灣的交趾陶頭大身小的傳統風格, 使遠觀時更為鮮明生動。
交趾陶的特色在於它的造型比一般的泥塑和陶偶來得細膩精緻, 而它的釉色也更為鮮明亮麗。
因為通常被用在廟宇中, 所以幾乎每一個交趾陶的作品都帶有祈求吉祥平安的象徵。
交趾陶工序:
1.畫稿
2.捏塑形體(捏、推、塑、貼、刻、劃)
3.將捏製好的作品陰乾至半乾狀態
4.將坯體背部或底部掏空(使燒製時不致龜裂)
5.完全乾燥後進行素燒(至攝氏1100度)
6.素燒完成後便上釉
7.最後是再進行一次釉燒(溫度約攝氏850度-900度)
1.位序主從
以觀音大使作為主,而待童與麒麟為附,主從關係明確。
2.陰陽調和
觀音大使乘龍翱翔於天上,觀音大使屬陰,而龍屬陽,一柔一剛,突出陰陽調和的作用。
3.氣韻生動
在師傅的一筆一畫下將仙女靈活靈現的模樣展現的栩栩如生。
4.布局成勢
將主角麒麟至於作品的正中央,占據整個作品的主要焦點,形成空間氣勢,再以下方留白為「虛實原則」的手法,使其氣勢更乘。
5.文化符碼
因為孔子出生時,有麒麟顯現,所以民間認為麒麟會給人們帶來兒子,使家族興旺,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說,也把傑出的兒童稱為「麒麟兒」、「麟兒」。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,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,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。
三.傳統繪畫作品---門神彩繪(台南天池壇)
廟宇建築裝飾彩繪:
彩繪, 又稱彩畫, 建築彩繪具有裝飾的意義也要有保護木料的作用。
彩, “彩師”即油漆工, 為彩繪圖案打底畫色, 佔整個彩繪工程的大半部分。
繪, “繪師”即拿筆師傅, 注重圖稿布局的表現, 是彩繪匠師施展設計圖案、色彩配置、書畫美學。
建築彩繪通常用於廟宇最為廣泛, 施作空間位置可分為樑枋彩繪、壁堵彩繪及門神彩繪, 除以之外宮廟的木構件上也常見有彩繪圖案。
門神彩繪的施工:
門神彩繪務求平整耐固,首以麻布服貼於木料上面,再敷抹土膏,完成初步整理工作;
更有匠 師以細格塑膠窗紗代替麻布,尤具平整耐固的效果,成為現代材料與傳統施工的新鮮話題。
起稿與定型由大師傅(俗稱頭手)負責,彩繪則由師傅(俗稱二手、下手)進行;
惟有留下面 部、鬍鬚、衣褶、手勢等重要部位,由大師傅掌握整體神韻與氣勢,成敗盡在其中。
最後覆蓋一層 亮光漆,以達到保護彩繪與增加光澤的作用。
竣工時侯,必須遵循禮制:上香獻果、祝頌禱告、開 光點眼,悉如一般神像入神的儀式。
至於用色,全憑傳承經驗,甚至遷就手邊現有色料而加以調配使用;
業主的要求也具影響力, 世俗亮麗的色彩於焉而生。
色料更非昔日礦物性顏料,而是直接來自市售油漆,既方便又省錢,成為現代施工的特色。
傳統門神彩繪由匠師以單純色面、明亮彩度、率性線條、平板姿態、通俗造型等要素,來營造 二度空間的裝飾;由於技藝多係父子或師徒相承,口授心傳、目擩耳染,流風派別可以自成一格。
除了講究工筆,也有自我學習,進而注入學院派的觀念與手法,講究陰影、動感、表情、立體,嘗 試呈現三度空間的效果;甚至以金泥勾勒輪廓線條,強調亮麗凸出,更顯金碧輝煌。門板狹長的尺 度,自有一片發展的天地。